科技新創近年如雨后春筍出現,然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市場卻相當冷清。對新創公司來說,上市不僅需面對市場波動,緊接而至的是來自股東和市場追求短期利潤的壓力。根據研究機構 Renaissance Capital,2015 年科技新創 IPO 的數量,不僅創下 2012 年以來最低紀錄,2016 年第一季甚至沒有科技公司 IPO。
為了鼓勵新創公司上市,創業家萊斯(Eric Ries)、同時也是《精實創業》作者,創立“長期股票交易所(Long-Term Stock Exchange ,LTSE)”,試圖改寫美國證券交易游戲規則,希望透過獎勵長期持股和長遠經營策略,讓企業和投資人著眼長期利益,避免企業在上市后因短視近利,陷入慢性自殺的窘境。
萊斯在 5 年前出版《精實創業》(The Lean Startup),提出有別于傳統認知的創業方法,例如先推出“最小可行產品”以獲得消費者回饋,以及“轉軸”,根據消費者意見快速更新產品等概念,短時間內獲得熱烈回響。
其中,LTSE 的概念也首次在書中出現,認為應成立新型、注重長期表現的交易所,不過該想法在當時備受質疑。現在,他將革命帶到華爾街,在銀行家、創投資本家和監管人紛紛否決這個想法后,仍毅然決然成立公司,花了 3 年招募團隊并權衡不同規範是否能達到遏止著重短期獲利的不良風氣。在種子輪的集資,包含創投資本家 Marc Andreessen、科技出版商 Tim O’Reilly,以及曾任美國首席技術長的 Aneesh Chopra 都投入資金,前紐約證交所財務長 Amy Butte 也擔任顧問,并已向監管機關“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申請核可。
萊斯形容,當今的市場環境,其實是鼓勵企業自我毀滅,而這也是為什幺美國上市公司從 1996 年的巔峰,跌到現在只剩一半不到的原因。
他認為,問題的根源在于,投資人總在追求每季銷售、利潤、用戶量等數字是否成長,一旦公司達不到預期,投資者便撤資,股價也下跌。為了避免此狀況,經營者花費更多時間在追求短期績效,例如管理人為達到營運目標,放棄才投入半季還未見成效的創新專案。
一直以來,美國科技新創都想改革公司上市發行股票的流程,以保護公司免于受到市場注重短期表現帶來的不良影響。例如,Google 在 2004 年 IPO 時曾試圖用少見的的荷蘭式拍賣(Dutch Auction)分配股份,Facebook 在 2012 年 IPO 時也嘗試減少投資銀行家的控制。硅谷創辦人希望透過不同類別的股票,在公司上市后依然保有控制權,可讓公司免于被迫施行短期利益的政策。
三大規則:著重長期經營表現、鼓勵長期持股、要求資訊披露相較之下,LTSE 採用更為激進的手段,確保公司和投資人以長期發展為目標。透過 LTSE 上市的公司,除了需符合傳統 SEC 的規範,還要配合 LTSE 的附加條件。LTSE 和傳統證券交易所主要有三點不同:
LTSE 上市公司需要選擇經 LTSE 核可的薪酬方案,讓管理人獎金不受短期股價表現影響,而是著眼長期營運表現。LTSE 考量“股票持有時間”,依據持有時間長短而調整投票權重。LTSE 要求資訊披露,包含讓股東了解公司正在進行何種研發項目,也讓公司知道誰是長期股東。萊斯解釋,執行長或其他高階管理人,每季獲得多少獎金,通常依據每股營收的多寡,也讓他們極力追逐數字。要在LTSE上市的公司,必須配合LTSE的薪資方案,以確保管理人薪資不受短期股票表現影響。例如,萊斯希望鼓勵公司接受股票組合,就算管理層離開公司還是涉入其中,促進他們做出有利于長期的營運政策。
此外,LTSE也希望可提高公司和投資者的資訊共享,例如研發經費。而為了鼓勵資訊公開,LTSE用投票權當作利誘,如果投資者提供受益人真實姓名、持有股票時間越長,可獲得更大比重的投票權。
萊斯認為,LTSE可消弭過去私人企業對上市可能帶來不良影響的疑慮,透過LTSE,他們可將精力專注于服務消費者,而非當今市場上那些破壞公司價值、令人分心的事物。長遠看來,大家可因此賺更多錢。
兩大挑戰:通過監管機關核可、說服公司上市不過,想推動 LTSE,首先要面臨的難關便是如何通過監管機關SEC核可,特別是試圖改變現有游戲規則。不僅如此,后續說服公司在 LTSE 登記上市也是一大挑戰。《Quartz》指出,公司可能會考量 LTSE 是否能提供足夠的投資活動而卻步,擔心無法獲得流通性和合理價錢。
有鑒于此,LTSE 也同意公司可于其他在美國規範內的市場上市,包含紐約證交所和那斯達克。在制度上,《彭博社》指出,萊斯的改革不見得能達到預期效果,例如,讓長期股東握有更大投票權,會讓股票收購變得更困難,最后受益的將是得意自負的管理人。
由于獲得 SEC 核可還需要幾年,LTSE 目前鎖定的不是 Uber、Airbnb 這類獨角獸新創,而鎖定有潛力在未來 IPO 的中型新創創辦人。“IPO 不會讓你失去創新能力”,正是他最有號召力的口號。
專線:劉剛 13911133352
E-mail:[email protected]
北京金恒智能系統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7-2020 by Create-china.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未經許可,任何模仿本站模板、轉載本站內容等行為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電話:86+10-62104277/2248/4249 傳真:86+10-62104193-819 京ICP備10010038號-2網站XML
智慧機房
在線體驗